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三大联盟自主招生年年“大撞车”的背后(2)

2014-03-02 12:32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同一天”的背后

  自主招生考试由最初的各自为政、考生挨个赶考,到后来的联合命题笔试、形成联盟,直至如今考试时间集体“大撞车”。

  此前,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显利指出:“同一天考试的安排,一方面是避免考生奔波赶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广大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学科特长,精心选择报考学校。”

  高校自主招生寻找具有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不希望招到只是通过一次或者几次考试成绩“广种薄收”的学生。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曾任北大招办主任,他在评价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制”时说:“它使中学校长对学生长期的过程性评价成为高校选拔录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依据。改变了过去依赖一次考试的偶然性评价来录取学生的方式,更为科学合理。”

  但是家长对高校“避免学子赶考”的善意并不领情,有的家长认为,“同考”是高校出于抢生源的目的。

  据武汉大学一位招生工作人员透露,全国每年真正符合自主招生条件——“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考生只有7万余人,然而却有40多万人报考。大部分高三学生应该专心准备高考,而不是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目前自主招生的方式一般是笔试通过后,再面试。事实上,自主招生本希望用有别于高考的方式“不拘一格降人才”,笔试本身也许并不符合自主招生的初衷,但是庞大数量的赶考学生使得笔试无法取消。若只有面试,托情找关系者纷至沓来,本就难以挥去“黑幕”嫌疑的自主招生更加无力招架。由此可见,同一天考试是多方合力作用下的结果,从而使整个考试更加理性和科学。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