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模式有待改变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指出,将自主招生时间安排在高考之前,会有一些弊端:首先,会与期末考试相冲突;其次,共性与个性测试时间的颠倒,必然有悖自主招生原则。事实上,西方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在内的自主招生考试,通常是先“共性测试”,再“个性测试”。而我们的自主招生却在颠倒这一模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高考”;由于考试难度不断加强,必然增加学生的焦虑感。
对于应当建立何种自主招生模式的问题,熊丙奇认为:“高考成绩出来后,可以划定高校的分数线,学生提出申请,高校可根据高中成绩再进行个性测试,以便进入一个多元化测试体系。”熊丙奇说,建立先“共性测试”再“个性测试”的模式,最能折射高校个性。
“目前,自主招生规模逐步扩大,2008年国内自主招生高校已达80所,不少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已超过5%。”熊丙奇指出,这几年的自主招生的公信力每况愈下。一方面社会对自主招生模式不太认同,此外,自主招生也并未实现高考改革的初衷。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逐步减轻学生负担,而如今随着定位不清晰的自主招生制度的逐步推进,学生压力不降反而加重,因而应从根源寻找问题。
按照目前情况来看,把自主招生考试放到高考后进行不会有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是高校愿不愿意放弃权利,这才是真正的难题。若我们仍沿用现今高考模式,高校之间各自为政地抢生源,带给学生的必将还是继续经受“折磨”。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