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英语考试社会化,如果真的成为现实,我觉得如何保证其科学性、公平性,以及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监管都是仍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英语考试社会化后由谁来负责?必须仔细考量。即便英语退出高考,也依然会是大学录取的重要参考标准,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对个人英语能力的重视自不待言。因此,如果将英语考试交由社会组织或是中介机构,如何保证其与高考同样严格而完善的考核认证系统,并获得大众信任,将是一个难点。
其次,对考生而言,英语考试社会化究竟是减负还是增负?这和具体的考试形式有关。如果成绩分级较粗,例如只分为A、B、C三级,达到百分制的80分以上就能跻身A级,那么对考生来说压力就较小。但评分体系若还是循旧,让考生对每一分都孜孜以求,那他们的压力只有更大。
最后,英语考试社会化的目的之一是想还外语教育的本来面目,即将重心从应试转到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如果英语退出高考,教学改革本身会有更大余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校的外语教育从此该承担什么样的任务?而外语教育假如完全依赖社会培训机构,一方面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家长的负担也会加重。
考试对教学会起到反拨作用。如果英语从高考中退出,意味着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分等级考,也意味着学校需要进行分层教育,从而对教学产生极大的冲击—整个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都将面临改革。高考改革,学校有没有做好准备很关键。
总体而言,我觉得目前英语考试社会化的时机还不成熟。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当循序渐进,例如先推出大致设想,再建立相关法规、培养社会机构等等,而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考试模式。在我看来,北京的高考改革就走得太快了一点,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没有考虑周全。上海的高考改革切勿太快定下时间表,这样一来反而自缚手脚。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