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201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在万众期待中开始向各区县教研下发,酝酿了好几个月才面世的高考改革方案终于水落石出。刚一露面,语文科目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微写作、俗语对联、理解性默写……让考生不知如何下手。但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虽然题目的形式变得新颖灵活,整体难度却是不升反降,所以考生大可不必彷徨莫知所之,徒增恐慌情绪。需注意的是,此前市里曾统一出过一套测试卷,里面的很多题型都变成了《考试说明》的样题,但样题与东、西、朝、海四区的期末统考试卷却有很大出入。
“微写作”不必当成大负担
语文试题变化最大的是作文:“一分为二”,新增加了“微写作”。怎么用150字到200字,精练、准确地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对部分考生确实有些难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语文知识只考不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给教授写信,前面应该加上“您好”两个字。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延伸阅读,还是微写作,强调的都是语文知识的日常应用。而微写作,从本质上来说,写的就是应用文。
微写作难不难?其实并不难!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无论是《考试说明》的参考样题——关于校服问题写给校长的一段话、征召小组成员的启事,还是测试卷中曾经出现过的题目——针对小区养狗问题写封倡议书等,与日常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考生不必把微写作当成大负担。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看多想,对于地铁、公交车上的布告栏等应用文的格式、措辞等也要多加留意。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