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骄傲,现在却没脸再提
在老家县城,作为理科状元,刘宁的现状屡屡被亲朋或当年的老师问起,每当这时,刘国华都只有摆摆手:“他毕业后在安徽工作。”“都没得脸说了。”刘国华无奈地说。
读大学之前,刘宁一直是刘国华和整个家庭的骄傲。
“他成绩特别好,初中高中都是第一名。”刘国华回忆说。对于这位55岁的父亲来说,儿子留给他的美好回忆似乎只剩下大学前优异的成绩。每年,他最享受的时刻,就是开家长会时。“每个老师都表扬他,谁见了都羡慕。即使现在,老师们都还能记起这个学生,每个老师见了我,都热情地打招呼。”
让刘国华最引以为自豪的是2006年,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该县的理科状元,并顺利被中国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学校还因此打了很大的广告牌,宣传这件事。”刘国华的语气中带着逝去的荣耀感。
大学毕业,刘宁说想留在安徽。“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给他打电话,他都说,正忙着找工作。”
刘国华心内焦灼。他难以理解,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本身能力也不弱,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后来,刘国华更是发现,儿子沉迷进了网络。“他经常泡在网吧里,也不接我们的电话,没钱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或者干脆电话都不打,发个短信,说我没钱了。”
背景>
七成高考状元“销声匿迹”
从职业类型来看,状元们大都选择金领或白领阶层所从事的主流职业。但在1977—1999年高考状元900多人中,能调查到职业状况的有370多人,七成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销声匿迹”,在职场难寻高考状元的踪影。
调查结果显示,学术研究领域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已有3人当选中国两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1978年河南文科状元刘震云获得过茅盾文学奖,1985年安徽文科状元盛琼获得过鲁迅文学奖。
比较而言,经商从政不是状元所长。在政界中,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相对普通,尚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