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职校或无需高考可注册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为什么要这样改?对高考有什么影响?
张敏强: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以前一年只有100多万人参加高考,去年达到900万。广东以前的高考学生不超过10万,去年有72万。无论是北大、清华这些研究型院校,还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现在都通过高考来选拔学生,都用同一把尺子,命题就有很大的困难。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定位,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要求,这就要求高考能够针对不同的高校要求,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选拔相应的人才。但是,目前高考是由考试机构举办的面对几百万考生的学业考试,只能考虑到各高校的共性需求,而无法兼顾不同高校的个性化要求。我们没有办法做出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尺子来,没有能力做这样的命题。从理论上来说,对于不同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区分应该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同一份测量工具无法同时达到不同层次的测量目标。从实践上来说,150分的科目试卷也不具有这种区分力。
以广东为例,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最低录取标准分为300分。根据广东高考标准分换算公式,当录取分数为300分时,考生排名位置处于末端3%,这说明,有很多的高职院校招生已经处于来者不拒的状况了。用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具备的文化知识考试来鉴别报考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这样的考试肯定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以后,职业院校的学生分开考试,或者干脆注册入学即可,学生可以挑院校,挑上的就去注册。
如果一个学生不打算考大学,那他从中学开始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去准备高考,这样高考的人数可以减少一半以上。
建议由非营利考试机构命题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方向是“招考分离”,怎样才能实现招考分离?目前,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该如何完善?
张敏强: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22所高校拿出5%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招生。现在,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已达90所,录取逾10万人。但现在对自主招生出现了很多质疑,认为不公平,有猫腻。有人又提出来,干脆回到从前,还是高考说了算。
按道理,自主招生,绝对是好的。国外也都是这样。问题是,我们现在的自主招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教育部、招生办权力很大,干扰自主招生。并且,连高校也不知道自己要招什么样的人,结果只能通过考试,自己命题有困难,现在又多家联合起来考试,找不到命题的人,结果最后还是交给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那帮专家来命题,其实都是一个模板,成了“小高考”。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