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把立德树人贯彻始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始终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今年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强诚信教育,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是切实改进体育、美育工作。制订并实施体育、艺术教育发展三年计划,启动学校体育、艺术重点推进工作,抓好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三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改革教育发展方式
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高质量推进芦山地震灾区学校恢复重建;继续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和特岗教师计划,推进教师县管校用,促进轮岗交流,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均衡发展监测,按规划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级督导评估、迎接国家评估认定。
二是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实施十年行动计划、藏区、彝区教育发展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寄宿学生达到43.3 万人;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继续抓好“9+3”教育,内地“9+3”学校招收藏区学生0.4万人。
三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招收中职学生45 万人;优化中职布局、专业设置,推进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基础能力,推进职教改革。扶持薄弱高中发展,升华高中课程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调整普通高中学费标准,规范高中招生和办学行为。
四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抓住院校设置“西部年”契机,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高校布局结构,顺利实现个别高校的升格和更名,新设置一批高职院校。推进国家级、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建成一批产业需要、校企融合的高职专业。继续实施“质量工程”,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抓好卓越人才项目建设;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培养质量;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确保就业率达到76%,力争实现86%。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支持高校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五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研究对民办教育实施分类管理、差异化扶持的政策措施,推动县级以上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完善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规范办学行为;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境)外高水平教育资源。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