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招生机构,录取工作主要由各所大学的录取委员会负责,录取标准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每所学校都采取院系分招政策,每个院系都有各自特色要求,根据社会需求、学科和专业发展,以及培养的人才素质能力,在招生工作中灵活应变。
考生们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在收到各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可以结合各校的具体情况、奖学金以及自己的兴趣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作出最后的选择。美国高考制度中,大学与考生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托本校长介绍说,在美国,考大学是一个融合专业学习和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成绩好并不能保证被录取,因为还要看考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课外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公益义工、有偿工作等。
美国教育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一方面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学习一技之长,增加社会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申请大学时不可或缺的推荐信,这些推荐信可以由教师或社会组织负责人撰写,而能够真正反映考生个人特质的推荐信更能吸引大学录取人员的目光。
目前就读于爱达荷州新圣安德鲁斯学院本科二年级的亚当告诉本报记者,整个高中学习并不局限于课业学习,而是尽可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例如他自己比较喜欢文学,因而找到了一些与文学相关的课外实践机会,并获得了推荐信。“学习不应只是专注于书本,因为大学也不想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
综观美国高考制度,不难发现,无论是看重考生平时学习成绩,还是重视考察考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其目的都是为了发掘学生未来的学习潜能。
譬如说,美国的SAT考试题目可谓千奇百怪,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有的题目要让考生撰写一份电视节目企划书,有的题目要求考生用自己的理论对一种外太空物质作一完整的辩论,还有的题目是让考生用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全集等元素写一篇生动的故事。这些看似刁钻的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出富有想象力和有趣的答案。
许多美国大学还要求考生提交多篇论文,甚至组织一场面试,以便更直观地认识并发现考生的个人特质及学习潜能。
和美国际教育有限公司创始人谢锁良告诉本报记者,在从事中国学生赴美就读高中和申请大学等业务中,发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问题不大,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往往个人特质和潜能的发掘不够,而对于申请大学过程中的论文和面试等环节,中国学生也缺乏优势。
据托本校长介绍,为适应变化,美国大学招生考试也在进行改革,今后的招生中将弱化考试成绩的分量,更加注重考生的论文及面试表现。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