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防范自主招生腐败的技术可行性(2)

2013-12-04 14:23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在面试阶段,可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一方面是考核标准的具体化,以制约面试官的主观裁量权。例如体育特长生在团队项目考核中,细化个体标准,避免一些学生搭团队项目的便车模糊过关。另一方面自然是实现面试过程的监督透明。例如一些学校在舞蹈考试时设“透明考室”,学生在考场内的表现场外的家长亦能观看,录取名单一律公开。

  招考的各个环节可采取的措施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学校自己到底要不要这样去做、去落实。

  将考试程序严格化、公开化的好处是什么呢?学校可以真正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不断提高学校的声誉度、公信力和竞争力。

  坏处又是什么呢?掌控招生流程各个环节的人失去了寻租空间,丧失了利益。

  在现代化的高校治理框架下,学校的管理者,是真正关心学校利益的人。政府官员、知名人士、教授代表、校友代表等组成理事会,作为高校的最高决策层,决定学校发展战略,确定学校的每一个举措都最符合学生的利益、学术发展的利益。而招生办无非是一个行政性的事务机构。学校的管理者自然不允许招生办的官员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学校发展之上,必会采取各种措施防范腐败,加强监督,真正做到而非单纯宣示要对贪腐“零容忍”。

  但在中国的框架下,无论是招生办的处长,还是校领导,都不过是行政系统的官员。相较于学校的长期发展,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副部级待遇和用以晋升官爵的政绩,当然,还有眼前现实的利益。一个愚笨的官二代或者官三代进入某个名校,对公众来说是个笑话,将摧毁学校的名誉,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讨好高级领导人的机会。

  其实自主招生背后真正的问题,还是高校的治理结构。无论是学校、企业、NGO,还是国家治理,道理都一样。权力分立,民主制衡,科学的治理结构才能保证权力的善用。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