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帮助大四生克服毕业焦虑
东北电力大学教务处负责人刘冬云指出,国家规定大学本科四年制,就是希望学生能在四个学年里都均衡发力,按有效的节奏和强度接受知识。她说,有些高校针对“大四空巢”现象擅自做主,或把四年的课程压缩到三年,或是容忍学生逃课,这其实都是校方不负责任的行为。
但华东师范大学编辑专业教师何云开则表示,现在不少学校对大四逃课持默许态度,对现状不做改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校对大学生自身选择的尊重。从今年开始,何云开主动与教务处协调,调整了自己大四课程的上课时间,希望能为大型招聘会“让路”。
“‘大四空巢’是老问题,但如今又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钟新认为,无论是严肃纪律还是“网开一面”,长期以来一直都只是简单粗放式的管理方案。两种方案争论不休,“大四空巢”便悬而未决,长此以往,“大四空巢”已逐渐沦为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新媒体时代,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也应该与时俱进。”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金昕介绍说,从2006年开始,东北师大的毕业生就能通过手机即时定制招聘信息,通过“网上视频洽谈系统”,足不出校便可在用人单位“面前”完成试讲、面试等环节。
“最近,我们又推出了微信‘微就业’软件,通过大数据的挖掘统计和搜集,已基本实现对学生找工作的完全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金昕说,“服务细化了,大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就淡化了,学生留在学校就能找到好工作的话,‘大四空巢’的概率就小了许多。”
在吉林大学,钟新最近正与教务处沟通协调,尽量把专业性较强的招聘会与其所需专业毕业生的课程调开;而对于那些涉及专业范围较广的综合性大型招聘会,学校则一般将其安排在周末或夜晚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片面强调过分严格的教学管理而忽视学生的就业,这也未必不是一种本末倒置。”钟新说,“与单纯关注课堂‘空巢’现象相比,我们更应该关注毕业生在就业季的心理动态、思想状态,用精细化的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