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璐妈说,因为住得远,女儿不可能经常回家,能带的就都带上了,“快把一个家搬来了。”
女儿在旁边玩弄着手机,崭新的iPhone5里,新装上的APP软件让她正新鲜。璐璐妈说,虽然没配齐“苹果三件套”,但手机加上笔记本电脑,也花掉了将近1万元。
而全副武装的行李箱里,还有2000多元的新衣服,近千元的护肤品,上千元的零食和家乡特产。记者笑着问,“家乡的味道都带来了,是供想家时回味吗?”璐璐妈很正经地说:“要和舍友搞好关系呀,是大学入学为人处世的第一课。”七七八八算下来,还没进校门,开销已经破万了。
“有能拍照的手机,还要再买个相机。有笔记本电脑,还要买个平板电脑。不愿带棉衣,就为腾出行李箱再带个小音箱。”另一位温州来的爸爸也过来搭话,但是一家就这么一个孩子,第一次离家上学,做家长的总得满足他的要求。“我自己80年代读大学那会儿,把棉被、衣服、日常生活用品捆一个大包就去报到了,加上交通费,也不过100元。”
而且他们很快发现,即便大包小包扛进学校,还有各项费用在向荷包招手。
记者在采访中整理出一份最低“入学清单”:第一学年学费4800元,寝室费1200元,寝具费(床上用品等)500元,书费每年500元。还有寝室空调,虽然最近气温已经降了不少,但家长们还是被今年的高温吓怕了,在记者采访的新生中,这项选择性消费也成了“固定支出”。空调的租赁费用是每年400元,但要先付1800元的押金。外加偌大的校园,上课基本靠骑车,一辆自行车也要400元左右。这些基本开销,加起来就9000+了。
月开销1500元成标配
“600元指导价”只是传说
日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发出录取通知书并附上致新生家长信,信中建议家长,给孩子的生活费一般为每月600元,最高不超1000元。
昨天,记者把这个“指导价”摆到新生和家长面前,反应几乎是一致的:怎么够花?
工科类新生冯同学,从湖南长沙来,爸爸妈妈加上10岁的小妹妹一家四口穿着一样的家庭装,在人流里特别抢眼。冯妈妈拖家带口送读的理由是,帮儿子考察食宿条件,她还偷偷告诉记者,可以顺便估算下儿子的生活费。所以他们提前两天就来了,吃住都在学校里。
其实在来杭州前,冯妈妈就在向朋友同事打听大学生活费该给多少,“大家都说1000元左右,但我想杭州物价会更高些。”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