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婧:他们在香港或国外注册一个公司,公司的名称中有学校两个字,这就造成混淆视听,让家长和学生以为这就是一个有资质的学校,而且他们在北京租用一些场地进行办公,造成一些假象,让被害家长以为确实有办学资质。
北京海淀检察院侦监二处刘可分析,依托名校招牌是诈骗犯进行高校招生诈骗的主要方式,被害人想上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一些骗子就特意把签合同、填表格的地点选在这些学校的校园里。
刘可:签订合同啊都是在北京大学的一些场所里进行的,为了让被害人更加相信,他们自己伪造了一些入学通知书,甚至是校园的一卡通、就业派遣证这些东西,让被害人认为他们已经给他办成功了,甚至有几个被害人已经在北京大学里上课啊、住宿啊一系列的活动,事实上所谓上课都是非正规的。
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仅北京海淀检察院就受理高校招生诈骗案件39起,被害人多达79人,涉案金额更高达1680多万元。
一些貌似新兴的学校,实际是没有招生资质的公司;所谓名校招生特殊途径、军校艺校机动名额,极有可能是骗子的诱饵。家长、考生一定要警钟长鸣,检察官对谨防诈骗有何建议。
检察官张志婧提醒:避免“病急乱投医”,通过正当途径入高校。事实上,骗子所鼓吹的“扩招、机动名额”往往是子虚乌有。
张志婧:如果有相关官方机构核实,尽量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到相关高校咨询相关部门。
刘可检察官建议各高校在对外开放、经营的场所设立防骗的警示标识。
刘可:各大学校严格一些人员进出,身份核实的政策,防范一些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利用学校的校园或场所进行些非法的活动。
检察官建议,教育部门及各大院校亦应及时提高招生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完善录取工作机制。
张志婧:取缔这种非正常渠道入学的情况发生,来完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以安排入学的名义进行诈骗的可能性。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