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不公布投档表是一种保护
“我们的考生对高校的判断会有一种‘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效应’。”一名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这种“羊群效应”在对民办高校上表现尤为突出。该负责人表示,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特别是在填报专科批次志愿时,不会详细地了解学校,不会分析学校的硬件条件、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他们大都是凭借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在绝大部分考生和家长看来,没人报考的高校肯定不是好学校。”该负责人表示,如果一所学校临近录取结束时,投档表上空额依然很大,甚至是零投档,考生和家长对这所学校的评价肯定是非常低的,考生和家长也容易得出“这所学校不值得报考”的结论,这无疑会让该学校陷入恶性循环中。
“省招考院不公布最后一次征集志愿的投档表,应该是出于对这些高校的保护。”不过该负责人表示,高考录取过程中一切信息都应该是公开透明的,对部分民办高校进行了保护,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对考生的不负责任。
提高办学质量是惟一出路
根据省教育厅公布的数字,山东省普通本专科高校共有128所、在校生总人数为159.3万人,民办高校有37所、在校生则有28.7万人,占到高校学生总数的15%,由此可见民办高校不管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在山东省高等教育中均占有不小的比重。
作为主管部门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考生对高校的选择是在填报志愿时作出的,办学实力雄厚、就业出路好的高校自然会得到考生和家长的青睐,办学质量差的高校被逐渐淘汰是一种正常现象。“当然不管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的倒闭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受伤的都是学生。”该负责人说,省教育厅已经多次在会议上提醒高校负责人认识到目前的形势,通过提高自身办学水平来吸引考生,这是高校发展的最终也是惟一出路。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