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上大学已成风险投资?如果可以重来1/4受访者放弃高考(2)

2013-06-14 09:45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读大学如今已成“风险投资”

  邓克峰描述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今天,读大学已经从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变成一项有风险的投资。很多人拒绝再踏上通往大学的独木桥高考,邓克峰说,从他们的理由,“读大学没什么用”、“花钱太多”、“成绩不好,考个差大学,读了没用”等可以看出,决定性因素有两个:

  一是学习成绩。能不能考个好大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项投资的回报率。

  二是经济条件。因为学费高、就业难,读大学已经变成一项有风险的教育投资。家境贫寒者对这种成本高昂的投资的风险,比较敏感,往往会选择回避风险,即放弃高考;家境优越者则正好相反,甚至愿意进行超前投资出国读书。

  调查数据部分佐证了邓克峰的观点。如果处在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下,36.72%受访者会全力以赴对待高考、视之为改变命运的机会,23.44%的人会对高考持无所谓的态度。假设是在贫寒的家境下,选择这两种态度的受访者分别为48.05%和11.33%。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张琦的研究方向是家庭教育投资决策。做课题期间,他接触过许多放弃了高考的高中生。如果要给他们画个像,张琦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一类出生在城市,家境优越。父母要么对国内大学教育不认可,要么对西方国家很向往,早早给孩子安排好了道路出国留学。这类孩子,约占总数的20%。

  另一类出生在农村,家境不好,学习成绩只能考个专科学校。他们的父母会想,与其掏空家底读个找不到工作的差学校,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赚钱。这类孩子,约占总数的70%-80%。

  张琦的观察,与邓克峰的“高考风险投资论”暗合。他提醒,应该注意到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孩子,往往也处于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如农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他们不仅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在冲刺阶段也有政策劣势能分享的名校招生配额,远不如北京、南京这些大城市,以至于出现了“同样分数,在老家只能上专科,在北京能上重点”的怪现象。

  “很多主动放弃高考的家庭和孩子,表面看来是规避风险的主动选择,但换个角度看,更像是无奈的被动为之。”张琦说。

  公众怎么看呢?

  30.08%的受访者认为,放弃高考的人数逐年上升并非坏事,这说明挤独木桥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认为这不是个好现象的受访者占33.79%,理由是,很多人是“被迫”放弃的,考不上(好大学),读不起,毕业了也找不到好工作。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