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东华、上大、上理工、工程大、海事、海洋和华东政法等12所高校,今夏正在部分专业中招收插班生。这项在上海已率先试点十多年的探索,受到学生及家长好评。今年4月,市教委再发通知,继续在一本批次和有一本批次招生专业的高校开展插班生招生试点。
高考不理想,却没去复读复考,而是通过插班生考试,从“二本”升到“一本”院校。今年高考过后,刘奔、余美灵,这两位之前的插班生,说“没有什么不能改变”。
“十里挑一”考中
刘奔是行知中学的理科生,高中就成了预备党员。2011年高考前,他从没想过自己会落在“一本线”下。结果,他的录取通知书上写着“上海金融学院”。直到那年8月,他还在“做个复读生”与“做个插班生”之间纠结。就读金融学院后,他的绩点全班第一,大一下学期还申请了赴香港高校交流的半年期项目。
但他并没有放下跨校插班的目标。在本校课程学习之余,他比同学们提前一步,自学高等数学、英语六级,准备大一末的插班生考试。当时,报考华东师大插班生的有五六百人,其中重点学科数学专业达两三百人,只有30人进入面试,最终刘奔与其他19人考中,差不多是“十里挑一”。与此同时,刘奔在上海金融学院也获得了赴港学习签证。他再次纠结后,决定投奔华东师大。
由于跨专业而来,刘奔必须重新从大一读起。从早到晚,除了担任班上宣传委员工作之外,他基本都在学数学。刘奔很用功,绩点水平达3.75,相当于“A-”。
一朵破格“奇葩”
与师弟刘奔相比,同在数学系的余美灵跨度更大。这个来自河南信阳的女生,高考成绩虽过“一本线”,却因志愿填报太高,考入非己所愿的上海政法学院。直至第一学期的寒假,她才知道原来上海还有“插班生”这一说,但此时距插班生考试只有短短4个月了。
插班生考试通常必考数学和英语,春节过后余美灵便买来数学教材开始自学。她用“凄惨”来形容这段迎考冲刺,天天挑灯熬夜至凌晨两三时。或许是兴趣使然,余美灵竟在自学中发现数学“蛮有意思”,于是选了华东师大数学系。
果然,她在数学笔试中超常发挥,150分的卷子拿到146分,只错了一道选择题。参加面试前,一位数学老教师拿起她的专业试卷问:“你是自学的?”余美灵如实告知,老师说“自学能力蛮强的嘛”。就这样,余美灵完成从文到理的跨越,自称一朵破格的“奇葩”。
插班群体还很“小众”
刘奔、余美灵没有做“高四生”,就如愿转学“985”重点高校。余美灵那一届,全系插班生仅10人,其中女生仅2人;时隔3年,到刘奔这一届,系里插班生多了一些,达到20人。数学系贾挚老师说,相对于数学系每个年级200多人,插班生比例还是较低。而且,全校插班生集中于少数几个专业,尤以数学系为多。她委婉地表示,本系不少插班生工科出身,转入数学专业,未必真心喜欢数学。
在刘奔参加高考的那年,沪上还只有6所高校面向插班生招生,插班生名额被控制在全市本科院校大一学生总数的2%以内,招生计划不到400人,且每人限报一校。在刘奔和余美灵看来,他们与非插班生并无二致,或许这个群体的成功正把插班生之门一点点推开。
[ ]
[ ]
[ ]
[ ]
[ ]
[ ]
[ ]
[ ]
[ ]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