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创造多元成才渠道
“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弃考是很正常的现象——所谓‘弃考’,就是对高考以及未来求学的选择,有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时选择参加高考报考大学,有的学生则可选择直接参加工作,或者工作多年后再考虑上大学。然而高考弃考在我国,目前却是一个并不正常的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是因为高考弃考更多是无奈的选择,这就出现一个令人困惑的景象:在面对高考焦虑时,不少人士希望大家有多元选择,不要走上大学一条路,而真有学生放弃高考时,却觉得很可惜。
熊丙奇认为,面对高考弃考人数逐年增加的局面,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必须反思,反思的思路不是高考独尊,强调高考的权威性,而是应该努力推进教育多元发展和创造多元成才渠道。
“如果教育多元发展,每所大学都按自身的定位,办出个性和特色,那么,大家就不会有所谓的‘名校情节’,也不会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就去选择‘洋高考’。这需要我国教育部门取消一系列教育歧视性政策,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各类学校平等发展。”熊丙奇表示,如果成才模式多元,高中毕业不参加高考 ,而是直接工作,也得到社会认可,且今后的人生发展空间不受局限,不会因没有大学学历而被另眼相看,也不会因为先工作再高考进入一般院校而受“第一学历”歧视,放弃高考直接工作之路,也就不会令人担忧,这需要我国打破“唯学历论”,建立全新的人才评价体系,并消除就业中的歧视。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