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四川高考学子结束了语文和数学考试,大部分同学走出考场后反映:“题目难易适中”、“跟平时练习差距不大”、“没有遇到偏、怪、难的题目”。
然而,这套试题究竟是想考查同学们什么?每道题都有什么意图?新课改高考又有哪些不同……为了解答广大考生、家长和老师们的疑问,省教育考试院特别组织了语文科和数学科的名师,进行详细解答。
专家点评
语文
命题鲜活 更体现时代特色
点评者: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小槐
王小槐认为,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古诗鉴赏,着重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今年高考作文,通过“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关系,引导考生在“存在、生活、生命”层面进行辨证思考。
古代诗文阅读,既注重了文言层面的字词理解,又注重了文言里文学性和文化性的理解和思考。
现代文阅读,聚焦于“文学、文化、文明”。论述类文章着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侧重考查考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的同时,还引导考生思考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
试卷第1、2、3、4题,考查的是考生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第19题的访谈,考查口语交际能力,第20题续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5、6、7题的论述类文章阅读、第12题的简答,着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古诗鉴赏第13题,散文阅读的第15题、第16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第17题、第18题和21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认识思辨能力、论述能力、表达能力。
命题鲜活,四川地域元素突出
为了让考生了解语文特有的审美韵味,语文卷在选材方面要求文质兼美,以强调对考生审美能力的考查。
如《负重的河流》,较为集中地考查了考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它既涉及到个别语句的鉴赏,也涉及到一个文段的鉴赏,以及全篇的整体性阅读感受;再如古诗鉴赏,也是侧重考查考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王小槐老师还认为,今年四川语文卷比往年更加鲜活,更能体现出时代特色和四川地域元素,具体表现在:考查了四川人易读错的字音;考查了发生在四川的重大、重要事件,如“四川芦山大地震”和“2013年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等;古诗鉴赏考查了对宋代四川文人苏洵的诗歌把握;名句默写考查了李白和苏轼的作品。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