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杨振宁与莫言对话命中2013北京高考作文题

2013-06-07 18:16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5月15日,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左)、著名作家莫言(右)以及担任主持人的著名学者、书画家范曾在对话活动中。当日,由北京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在北大举行。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与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展开了一场穿越55年的“诺奖对话”,并就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等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2013年6月7日,拿到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记者眼前一亮,记得5月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两位诺奖得主谈到了“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问题。而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中,虽然没有点名,但是很明显,文中的科学家就是杨振宁,文学家则应该是莫言。

  还记得在当天的对话中,杨振宁突然提到:“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把爱迪生突然请回来,让他在21世纪生活一个礼拜,什么东西是他最感到不可思议的?你们认为会是什么?”莫言回答道:“手机。”杨振宁说:“对,我同意是!随便一个人,拿出手机来就可以和美国的朋友通话,这比《封神榜》里最奇怪的事情还要奇怪!”第二天的本报,曾经对此做过报道。

  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想象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