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考不等于远离班级
放弃国内高考的学生,今年约占景山学校高中毕业生的10%。选择弃考并不意味着疏离于班级。从高一到高三,马健雄和张鸿健与所有学生一样,学同样的教材,考同样的会考。如今,经历一番拼搏和磨炼,马健雄已被芝加哥大学录取,而张鸿健也如愿以偿地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当其他同学在忙着准备高考时,他们俩计划着高考第二天去帮同学们拍些照片留念,还在帮着学校准备6月9日的毕业典礼。
放弃国内高考,只是一种个人选择。马健雄和张鸿健说,他们无法用好与不好这样的词汇,来概括他们的弃考与别人的不弃。
“不要担心自己不考高考就是一个‘异类’,不要这样想。”张鸿健说,了解真实的自己,找到一所适合的大学,对于每个人而言至关重要。无论弃考或不弃考,在不断努力中完成一场自我认知的过程,也许比最后的结果更有价值。新京报记者王佳琳
■背景
今年全国弃考学生约为百万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2010年,他在对比各地高三学籍人数与高考报名人数之后测算出,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近年,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今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在100万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这一说法表示支持。他说,如果算上中途弃考和考完之后不填志愿的学生,人数可能还得增加几十万。
大多数弃考生选择就业
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一些学生高中毕业之后选择出国留学,不再走高考的“独木桥”,客观上减少了高考报名人数。更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
“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不超过20万人;其他80多万名弃考学生大多选择了就业,还有一部分选择来年再考。”熊丙奇说,“这80多万名学生中,农村孩子占了绝大多数。”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