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高校想出用“假”就业证换取“真”毕业证的怪招。
日前,江西东华理工大学一名毕业生爆料,学院要求他们必须在就业协议上盖上用人单位的公章,否则不能通过论文审核、参加论文答辩。所以,除了要整理论文材料之外,他和同学还要拿着就业协议四处求人盖章。
江西另一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大四学生李晨(化名)也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这种事情很普遍。“就业协议上没有盖章,就像挂科补考没过一样,不让你毕业。”李晨说,前几届毕业生都是这么过来的,就算知道是“潜规则”,大家也都默认了。
“找学校没用,胳膊扭不过大腿,还不如费点工夫求人盖个章。”李晨说,因为一些同学准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本就没打算就业,现在也得开出就业证明来。李晨自己因为要准备“专升本”考试,一直没找工作,而想要“专升本”,必须拿到毕业证。为了能在下个月顺利领到毕业证,李晨让母亲把就业协议拿到母亲的单位盖了章。
李晨学校的一名辅导员透露,如果学生最终签不了就业协议,学校还是会把毕业证发给他们。但是在这之前,学校为了就业率,会通过院系给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施压,老师则会给学生毕业设置各种“障碍”,使其尽快和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
这位辅导员说,学校从来不给学院下达就业指标,但是要求每月上报各专业的就业率,并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专业负责人会被校领导“约谈”。学校也会参照就业率,对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进行评优。“老师也很烦,逼急了就自己联系一家企业,一口气帮十几个学生盖章,这明显是假就业。”
另一方面,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处理不好就业和择业的关系,很多人手上拿着好几份录用通知,还要观望,让学校无法掌握学生就业的真实情况,甚感无奈。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学校将就业与毕业挂钩,但就业率给学校招生和声誉带来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江西省教育厅高等院校就业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对高校下达任何就业率指标,但会委托统计部门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教育部,并通报各个学校。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将根据全省各专业就业调查结果下达来年专业招生指导性计划,虽不针对某个学校,但专业就业率低的学校必须主动下调此专业的招生人数。
“学校对专业和老师也没有就业率考核,但是我们希望把就业作为关心学生的重要内容。”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刘庆成说。事实上,低就业率导致一些专业减少招生或者停招,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和收入,减少老师上课课时,甚至让其“下课”。因此,学校和老师不得不紧紧盯着学生的就业协议。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