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种“技能+学历”的招生广告正吸引着广大高考落榜的考生。这类招生广告大多打着正规普通高校的旗号,对高考落榜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仅据本报记者对浙江10余所普通高校的采访了解,这类“技能+学历”的在校学生已经超过2万人。
“技能+学历”对高考落榜生的吸引力在于它的“双证”,即技能证书与高校学历文凭。但参加这类“双证”教育的学生在入学前大多不会知道,他们拿到手的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与他们的期望值有太大的距离。
招收“技能+学历”班的普通高校大多由这些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双证”教学的实施。这些继续教育学院以学校的品牌资源为代价,把“双证”班的招生权、办学权转包给与高校无隶属关系的公司或个人。这些公司和个人缺乏办学资质,有的甚至是社会闲杂人员,他们办“双证”班的主要目的无疑就是牟利。
于是便出现了目前“双证”班的怪象:打着普通高校的旗号招生,通常按“三本”全日制院校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1.2万元左右),但与“三本”院校的课程安排大相径庭,实施的教学计划类似业余教学,每周一般只安排3-4个半天,外加一些技能课程,到“毕业”时发的只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夜大、函授的文凭。这类“双证”班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待学生和家长发现上当受骗,人已入学,学费已缴。杭州某普通高校“双证”班的毕业生去年曾集体到教育主管部门“讨说法”,原因也出于此。
由于“双证”班并不融入普通高校的日常教学计划,“双证”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多远离校区。比如杭州下沙大学城四周就有2万余名“双证”班学生散居在工业厂房或公司宿舍,他们的住宿区距校园近的有3-4公里,远的有8-9公里。由于居住点分散,又游离于高校管辖范围之外,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普通高校之所以热衷于开设“双证”班,其重要原因同样是为了牟利。据本报记者了解,开设“双证”班的承包人通常要将学费收入的40%左右交付给普通高校。以每生1.2万元计算,这是一笔投入成本极小,却是十分可观的额外收入。这笔钱究竟花在了何处,值得追究。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