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大继续着力在招生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今年年初,北大率先与各地20多所重点中学合作开展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对此,社会各界看法不一:先“拔苗儿”再“掐尖儿”,这样的方法合适吗?在改革步伐仍未迈稳的当口,有传言称,以“北大”为首的北约联盟明年或将取消。这是否表明北大的改革遇到了挫折?
春季学期伊始,北大又率先在全国与20多所重点中学合作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简单来说,就是针对目前学有余力的高二学生提前开大学选修课,第一批五门包括微积分、电磁学、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通史(古代部分),7月将组织统一考试。届时,先修课成绩将作为自主选拔录取时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消息一出,立刻有家长感到担忧,孩子又将多了一重压力?这是不是北大的又一掐尖之举?北大方面这样解释:“我掐适合培养的尖,绝不掐分数的尖。因为有了自己的选拔目标,有了自己的综合评价办法和系统,可以脱离单一的分数标准,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培养的人才。
而在北大附中校长王铮看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中学只有与大学互相呼应,才能联手突破旧的制度体系。
王铮:这样的方式也为大学来选拔人才,除了一个简单的纸笔考试之外,能够深入到中学一些课程里面。通过对课程的学习,通过过程的发现和培养,对于选拔学生应该是有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成为更能让别人信服的依据。
谈及改革,众人皆知:举步维艰不说,不被理解、甚至遭人诟病在所难免,那为什么北大还要频频选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言语间,北大招办主任秦春华直言:评价制度的变革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如果他们不认同现有的选拔模式,就会选择出国留学;如果高考的指挥棒不变,大家会用脚投票。因此,迫在眉睫的就是选拔机制的变革。
秦春华:如果我们再不进行相应的变革,那么最终北大和清华都将只会招收到二流的学生,这些学生只会考高分,没有创造力。长此以往,对于我们国家的人才战略都会构成巨大的影响。北大每年招收的学生,我们希望:过二三十年,在世界上数得着的几个人里面有北大培养的。
日前,有传言称:以“北大”为首的北约联盟明年或将取消。就此北大方面并未直接回应,但记者得到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每个阶段某种制度形式都有其历史使命”,看来,已经走过10年的自主招生政策有可能将迎来下一个篇章,这是否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呢?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