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讯 4月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学子齐聚清华园,参加2013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复试。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称,自主招生考试并不是要一味出偏题、怪题,变为“加强型高考”。如果它难在逻辑性、探究性、综合性上,我认为就是难在点子上了。
据悉,在今年的自主招生初试中,三大联盟均选择科目瘦身,测试科目从过去最多七门缩减至两门;考试时长由过去6小时缩短至3小时。于涵称,初试瘦身更加突出对学生学科特长基础的考察,力求有效地对学科特长人才实现“精确制导”。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 于涵(资料图)
“各大联盟笔试调整显现了两个优势,一是明确自主招生选才向度,即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二是体现大学自身的选才标准,以清华为例,考生可按专业要求、自身特点在三门课程中任选两门,这种从学科专业而不是单纯的文理科划分出发的选拔方式更有利于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于涵进一步补充道。
从2003年到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走过了10年。首批只有22所试点高校,招收不足2000人。而截至2012年,试点高校达到90所,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累计公示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19.8万人,实际录取了10.7万人。
数据显示,10年中共有4500余名优秀高中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清华大学。这五批学生的平均学分绩(注:学分绩,是学生每门课程的期末分数按照学分的加权平均值)高于普通高考生2—2.5分;获得综合类奖学金比例为29.4%,高于普通高考生的18.7%;同时,在代表学生发展潜质的就业、深造等统计数据上,自主招生考生比普通高考生获得优质就业岗位及深造机会的概率分别高出71%和78%。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