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题”分析
打破标准答案的束缚,考的是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北大一位老师分析说,今年自主招生的一个特点就是个性化的“潮题”更多,题目活络,形式上也大异于高考。从高校选拔人才的角度来看,自主招生的目标就是优中选优,考查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一种选择的理由和一种观点的树立,打破标准答案的束缚之后,考的正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就其答案我们可以丈量考生的思想规模。”这位老师说,命题阅卷都是第三方机构,学校注重的是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的题目挺好,很接地气,而且不少题目发挥空间很大,学生要用掌握的综合知识来分析这些社会现象。”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系副主任肖珺说,很多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学生需在很短时间完成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
“我们需要这种拥有自我创新能力,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用自己逻辑很好解释清楚的学生。”肖珺说,这就是所谓高水平人才的标准。“这也算变相逼着学生了解很多事实。”
“自主招生的目的就是探索考试方式的创新,选拔具有创造潜质的才俊。这些题目能检验考生的快速应变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面对越来越多的“潮题”,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郭克宏如是说。
“自主招生考试很灵活,像‘北约’语文考题对文言文基本功要求就很严格,‘北京雾锁车迷路’,写出下联,很有时代意义,都是热点问题。而用‘北大、清华、高考状元’编写一个笑话,题目也挺新颖。”河南省实验中学张定勇说,自主招生考试,选拔的是一些优中选优的学生,更倾向思维比较灵活、基本功更扎实的学生。
郑州一中老师郑清河认为,自主招生和高考题目,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考查的知识体系、基本语言素养、阅读技能都是一致的。但高考是针对所有考生的考试,普遍性更强,因为它测试的群体涉及南方北方,城市农村等各种考生。而自主招生更侧重某方面具有特长的拔尖的考生。”
几位老师均表示,和传统高考相比,自主招生题目明显区别表现在“问题的新奇性”、“答案的开放性”。
“出题人当然不能按‘循规蹈矩’的套路出牌。这种题令那些注重‘死读书’和‘读死书’的考生难以容忍,也搅乱了社会上习惯接受‘中规中矩’的人们的心理。所以,这类考题每每曝光都会引起社会一片惊呼。”郭克宏分析道。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