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让教师从校管变为区管,促进教师流动
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当前,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之间的差距,仍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择校热为例,现在有一种‘怪象’:学校效益好,好老师就多,学生质量就相对较高,各种政策扶持上也会倾斜,学校之间‘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李光成代表说。
“异地高考政策为什么在北京、上海等地争议最多?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家长担心原有的机会被压缩,优质资源被挤占,这就要求在录取名额分配等方面进行配套的调整。”龚克说。
“教育公平首先是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实现教育公平不可能一蹴而就。”周洪宇说,教育公平要从机会和过程两个角度看,不能简单地看是否享有教育权利,还要看公平在教育过程中推进的程度。
解
“建议国家加大对中西部高校尤其是人口输出大省的倾斜力度,为流动人员子女在家乡高考提供更多选择。”李光成认为。
龚克则强调,要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以高考为例,目前一类本科的平均录取只有8.5%到10%,国家必须从增加优质资源入手,在今后10年左右时间形成一批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百姓,力争使供需关系有明显改善。”
“教师流动是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周洪宇建议,“首先要实现教师配置的均衡,改变目前的教师管理体制,将教师从校管变为区管,实现区域内教师的可自由调配。对优秀教师给予政策倾斜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逐渐弥补城乡鸿沟。”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