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成绩不好才艺考是误解 文化素质日渐重要(2)

2013-03-05 18:25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不过,对于想报考编导专业的考生来说,高考成绩只是实现梦想的门槛之一,其专业考试的难度也一点不低。拿文艺编导方向的招生为例,在高考之前,还需通过初试、复试、文化基础知识笔试三关。初试就是面试,通常包括特长展示、回答考官提问和分组讨论三个环节。

  其中,分组讨论是近几年该专业招生的新形式:把6至8名考生编为一组,考生根据考官提供的背景材料进行现场即兴讨论。备选的素材大部分是发生时间较近的社会事件,比如2011年,讨论的题目就包括“冯小刚说以后电影植入广告都是必须的才植,生硬的就不植”、“就广州亚运会为美化城市所采取的夜灯景象造成光污染,以及为此遣散住户补给津贴这样的措施谈感想”等。2012年,北师大教授“没有4000万别回来见我”言论、网络热传的“小学生斗妈大全”等比较新并且存有争议的话题也成了考题的素材。

  从这些五花八门的考题可以看出,想考进编导专业,光准备些文学艺术常识是绝对不够的,考生必须在平时的生活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对社会时事、文化现象甚至网络热帖保持一定的关注,否则,乍一看到这样的试题,很可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答起。

  此外,分组讨论还要考查的是考生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一位2011级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回忆起自己的面试经历时透露,当时她抽到的话题跟“药家鑫”有关,讨论时,评委老师会注意观察考生们的表现和反应。是不是讨论时话越多越好呢?错!该考生记得当时讨论时,有一个女生一直在抢话,根本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不过,那之后,她也没再见过那个女生。一位参与了多年招生面试的老师告诉记者,分组讨论既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也要懂得尊重他人,不要为了出风头一味抢话。对于一名合格的编导来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独特的创意固然是好事,而倾听团队的意见,懂得沟通和合作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