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有的考生这次没考上,他可能说我就是喜欢,明年再来。
王劲松:有些考生考了好多年继续来考,如果是好多年都没有考上的话,就应该要冷静的想一想,是不是不适合这个院校,或者是不适合这所院校招考的重点,他还可以考其他院校,不单纯的是电影电视,他还可以选择戏剧,或者是音乐剧,他的特长在什么地方,他就应该放在哪儿,而不应该说,只是喜欢北京电影学院这个称谓或者概念,我就盲目的考,三年四年五年甚至是考十年,那你的青春、你最有战斗力的时代就这样浪费掉了,你为什么不把你的经历积攒起来,然后用于创作。也会有人说,我就想上电影学院,把电影学院当做最终的目的,那样也不一定好,我们是培养中国未来电影人才的,我们的毕业生必须得走到社会当中,服务社会,服务人群,要拍出优秀的中国电影,这是最终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学过表演专业,就证明他是有能力,或者有光彩,那也不一定,所以说我们要明白,我们的考试不是为了赌气,不是说我有能力考上电影学院,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拍电影,是否热爱电影,如果说我们寻找电影知识,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到所有电影相关的概念,我们大学的教材里都可以学到,但是重要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适合于创作,适合于创作出优秀的中国电影,如果适合你就找对了,如果不适合的话,一辈子迷信一个院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有价值的。
记者:很多考生在报考很多所艺术类院校。
王劲松:现在的艺考生都是报考多所艺术院校,不是单纯的报一所,有一句话叫广种薄收,各个院校都去考一考,感受一下各个院校的风格,哪种院校适合你自己,能够产生共鸣、能够被认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这是根据考生自己的经历和能力来选择院校的,如果考生的体力不好,你身体状态不好,如果体力不支、过于疲劳的话都会影响发挥,所以就根据考生的情况而定。我当时考试的时候也报考了很多院校,因为我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我觉得通过各个院校艺考就可以练兵,在实践中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每一年和优秀的学生一起考,其实就是多跟他们碰撞,在实践当中多碰撞,就会增加自己的见识,找到自己恰当的人生坐标,将来如何调整,我该怎样去努力,怎样扬长避短,我都清楚了。如果我只报考一所院校,而且对它产生一种类似迷信的崇拜和热情的话,其实就很紧张,因为考这个院校失败了,今年就没有机会了,反而更紧张,有的时候放松有一颗平常心,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他如果特别在意这个学校,特别在意考官的反馈,他的注意力全在于多余的紧张中了,这往往是乏力的。
推荐阅读: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