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兼顾实现内外平衡
专家认为,高中向随迁子女全部放开,是执行“异地高考”的实打实的措施,也表示了福建在这方面的决心。但由于在当前教育资源相于缺乏,这种“决心”面临挑战很大,一方面要让外来工子女真正享受到这种政策的好处,另一方面又得考虑本地生源的利益。
增加教育资源无疑是根本措施,但在目前却无法一步到位。对此,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原则,进一步落实政府行为。通过科学合理规划,优先留足教育用地。“做好预测,把外来工子女入学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专家指出,外来工子女密集区要充分挖掘现有可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增建、扩建和改建一批公办学校,增加容量;在一些外来工子女较集中或预测将来可能较集中的新工业园区,规划时要有前瞻性,留足教育用地,并同步设置新的学校,充分解决外来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避免老工业区教育容量不足的历史重演。在经费上,要按人均拨足教育经费。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应完善对随迁子女流入较多地区以接收规模大小为基础的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中央对流入地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要统筹兼顾流入地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资源承载能力,允许各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就学、升学实施办法。同时教育部等部门在编制高校招生指标时要充分考虑随迁子女接纳人数多省份的情况,增加高校招生指标,使当地户籍学生高校入学机会不受过多影响。
此外,作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给农民工子女就近就读以政策倾斜和教育关爱,抓好学籍管理,让长期在当地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能享有本地学生升学等同等待遇。这样,既可以让农民工安心在该地工作,促进该地发展,又可能杜绝“高考移民”现象。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