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王建勋:反对异地高考的理由不成立(4)

2013-02-16 10:11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自主招生有助于减少招生不公的原理在于,它迫使各个大学之间展开自由竞争,让所有的考生自由选择,也让各个大学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传统。竞争的压力将会迫使每个大学在乎自己的声誉,在乎自己的命运。如果一所大学出现的招生不公被曝光,它很可能自此一蹶不振,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大学之间因竞争而产生的相互制约,以及媒体和民众对大学的监督,加上有效的破产机制,会让每一所大学都谨慎行事。在这种情形下,它们不仅自己恪守公正,而且可能还会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公正的力量。

  经常有人主张,因为当前社会腐败现象比较普遍,所以不能给每个学校完全自主权,否则,它们也会腐败。这种思维错得离谱,其实,现在的大学招生已经很腐败,且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权,正确的做法不是等到整个社会清廉了再给它们自主权,而是现在就给它们自主权,让它们自己努力变得清廉,然后带动整个社会阻遏腐败。

  废除招生配额制并实行彻底的自主招生之后,就可以基本实现高校招生公平。但是,更加合理的局面要求大学逐步私立化,不再由政府操办。只要存在着公立大学,不公平问题就难以完全消除。比如,虽然公立大学可以给本地的学生减免学费,但移居本地多长时间或者纳税几年才可以享受这种优惠以及优惠多少,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任何标准似乎都带有一定的武断性。如果所有的大学都是私立的,就可以遵循市场的运作逻辑,避免政府提供物品或者服务所带来的固有不公平问题。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异地高考之辩所凸显的矛盾,似乎主要是本地市民与外来者之间的矛盾,而这与户籍制度密切相关。虽然不废除户籍制度也可以逐步实现高校招生公平,但户籍制度所造就的特权让高校招生改革以及其他改革步履维艰。一些(大)城市居民长期享受户籍制度所带来的特权和福利,让他们误以为这是天经地义或者合乎公平正义的。其实,这种普通市民所享受的特权与一些身居高位者所享受的特权(比如特权车、特权医疗等)在性质上毫无区别,都是不公正的。

  户籍制度以及其他诸多歧视性制度造就了一个特权普遍存在的社会,不同的群体享有不同的特权———可能只有农民没什么特权,并且,不可思议的是,很多人痛骂特权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痛恨特权,而是因为他们的特权还不够多、不够大,他们不希望比他们特权更少的群体分享他们的特权。他们的梦想是享有更多的特权,而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社会状况所描述的那样。从这个角度来讲,尽快废除户籍制度以及所有的歧视性制度对于这个社会的变革至关重要,否则,这些制度导致的特权和利益将不断固化。

推荐阅读: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