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
仍然不考听力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的高考就“暂停”了外语听力考试,今年外语听力继续“暂停”。省教育考试院表示,相关部门会“研究制定听力考试新办法并适时公布”。
录取环节
单科出色
可提高一个批次投档
《方案》提出,在普通类录取时,对高考单科成绩名列全省前茅的考生(具体名次按照当年考生人数的万分之一确定,并在当年的招生规定中向社会公布)可提高一个批次,按考生第一志愿向学校投档,供学校审录。
比如说,一个考生的成绩上了二本线,未达到重本线,但他的语文成绩名列全省万分之一的排序,或是数学、英语等科目考得很优秀,甚至拿到满分,他就有机会参加本科一批次的录取。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这项规定时说:“我们既要倡导学生全面发展,也要爱护有学科专长的学生,要给这些学生一个进入更好的大学的机会。”当然,投档后是否录取该学生,决定权还是在高校。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作参考
在今年高三毕业生的学生学籍档案(纸质和电子)里,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记录。高考录取如何使用这两个成绩,也是新课改后师生最关心的话题。
对此,《方案》的描述为“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的招生录取模式,高等学校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要求和办学特点,将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可对高考单科(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成绩提出分数要求。”换句话说,在“新高考”方案试行的第一年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会和高考录取“硬挂钩”,只是在高校录取学生时作为一个参考。
教师评价
温和过渡
不会产生大影响
“这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新高考’方案。”看过《方案》后,一些高中教师这样评价道。他们认为,“新高考”对2013年高中毕业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一切将平稳过渡。对此,省教育考试院表示,此次公布的《方案》是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制定的。
在推进新课程高考方案的过程中,《方案》还提及要分两步走———第一是在考试内容上与新课程有衔接,适当调整科目设置和录取模式;第二是要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条件成熟时,将评价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在中职、高职教育中,加大技能考核在录取中的权重。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