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减负”减去了个性
自主招生变异成各校抢生源的手段
“如今,三大联考在教育部门的要求下,考试科目都定为两门,时间也放在同一天,联考的生命力也在这样的安排中减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自主招生专家熊丙奇介绍说。“一方面,由于所有联考的考试内容没有多大差别,考生也就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而自主招生学校也很难利用联考成绩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三大联考涉及27所学校的几百个专业,这些学校、专业难道都用规定的两门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吗?另一方面,在前年,三大联考考试时间虽然很靠近,但好歹都错开了;今年这三大联考则把时间放在同一天,这让考生如何选择?”熊丙奇称,多个联考的价值已经“荡然无存”,还不如统一为一个联考,允许学生用这一联考成绩去申请多所大学自主招生。
“与去年相比,考试科目大幅减少和三大联考安排在同一天是最大的变化。这种调整,不但会造成公众的政策焦虑,还会直接影响考试公平,科目的增减,将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利益,拿此次调整来说,理科只考数学和物理,这对于以化学学科见长的学生来说,就很不公平。如果今年减轻科目的效果不理想,引起太强的社会质疑,教育部门是否又会在明年要求增加科目呢?这样一来,科目增增减减,不是折腾考生和家长,增加他们的焦虑和精神负担吗?”熊丙奇说。
熊丙奇还指出,自主招生联考对于改变各校各自为政举行笔试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在推进联考过程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采取类似高考的学科考;二是考生参加联考,申请高校并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还需要参加统一高考,填报高考志愿,进行集中录取,这种制度安排,意味着考生既要准备自主招生,又要准备高考;参加自主招生,也只能获得一校的录取通知书,选择权并没有增加;学校评价学生的依据还是分数一元,而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这直接导致自主招生的变异,成为各校“抢生源”的手段,包括联考,也成为高校集团“圈地抢生源”,最基本的表现,今年三大联考“大撞车”,学生只有“三选一”。
“所以,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在眼下,应该探索自主招生联考的新形式,推出类似SAT的学术水平测试,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允许参加这一测试,就可申请多所学校;从长远看,必须打破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的嫁接,允许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或者把统一高考成绩变为评价成绩,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自主招生。如此,我国将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学生的负担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减轻。”
推荐阅读: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