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为上学迁徙
与小杜和小王不同,小林本来就是一个北京人。17年前,他刚出生不久,父母离婚了。虽然亲生父亲是北京人,可小林还是跟着妈妈落了四川的户口。离婚后,小林的妈妈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后来又和一位北京人结了婚,生活回到了正轨,可小林的户口成了一件麻烦事,母子俩因为这件事还产生了隔阂。
2010年,小林初中毕业后,妈妈担心他不能在北京高考,就在四川广元老家找了一所学校。小林从来没有独自生活过,妈妈就辞去北京的工作,全程陪读。就是这样,去四川读书仍然成为了小林的一场灾难。
首先就是气候不适应,四川湿热的天气让从小就在北京长大的小林生病了,发了一个月的高烧。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听不懂老师的话。刚到四川时,学校进行了摸底考试,小林在100来人的大班级里排在上游;可到了期末考试时,他在班里的成绩已经掉到了下游。
小林的妈妈坐不住了,这样下去,小林的身体垮了,学习也落下了。她又让丈夫在北京市房山区找到了一所学校,让小林插班进去。这显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小林的妈妈只是说,想尽了一切办法。
小林回到了北京,学习成绩却难再回到从前。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浮动很大。小林的妈妈说,回四川那段时间落下了许多课程,影响了小林的成绩,可最重要的还是户口的事儿对他的影响。
升高三的时候,学校按照成绩把学生分到了“本科班”和“专科班”。“本科班”主科(语数外)和副科(文、理综合)都学,“专科班”只学主科(语数外)。小林被分到了“专科班”。他常埋怨妈妈:“都怪你没给我找人托关系,我特别想上‘本科班’。”最近一段时间,一想到自己不能在北京高考,小林情绪就变得特别低落,有时候甚至不想上学。妈妈也不敢责怪他,只是在家里没人时偷偷地抹泪。
12月1日高考报名开始后,因为小林没有北京户口,学校领导不让他在网上报名。班主任老师平时特别喜欢小林,就在学校的电教室尝试着给他报名,结果被学校领导点名批评。小林跑回家自己报名,这对于在网络时代长大的孩子来说是小菜一碟,很轻松就报名成功了,不过还有审核这一关是他和其他人都无法轻松逾越的。
小林今年17岁,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小伙子了,他安慰妈妈说:“我不怕,我要让所有人都看看,我是怎么用专科班的成绩考一所本科学校的。”
孩子们的声音
小李:我从小就来到北京,从六环兴建到申奥成功,见证了北京这么多年的发展。小升初的时候,因为不是北京户口,被挡在了面试的门口;中考的时候,因为不是北京户口,就没办法填报志愿;我本来以为命运可以改变,因为北京现在还在发展,我想北京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大都市应该可以接受我们。没想到到了最后,还是卡在了高考的大门前。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