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14省市年底出台异地高考方案 门槛设置是重点(2)

2012-11-19 09:50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就地高考”,如何规避新的不公

  陈女士所说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本地居民的反弹。

  记者进入京籍家长聚集的E度论坛发现,“就地高考”成为不少家长讨论、也共同“抵制”的热门话题,其中不乏激烈言辞。此前也有部分京籍人士约谈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反对就地高考”的诉求。上海一项近1200人参与的投票则显示,有85.7%的人反对取消高考户籍制度。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政策放开后,会不会滋生“高考移民”,进而侵占本地学生的权益,引发新的教育不公。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直言户籍地家长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我曾经在海淀区做过一个调研,前年该区曾经宣布在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可以享受和本市户籍学生同样待遇,结果当年的入学生数从3000人增加到6000人,翻了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明确界定,“移民”的情况难免会在高考阶段上演。

  谈松华倾向于从制度源头规避“高考移民”现象的出现,“不少人依然习惯把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制度称为‘异地高考’,这是必须纠正的概念。这不是在咬文嚼字,而是从制度本身明确标准,即放开非户籍人口高考,究竟面向哪一类人群。”也正基于此,对学籍长短的认定可以成为区别“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和“高考移民”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指出,“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接受更高的教育”的政府表述中有三个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是孩子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首先在城市工作,孩子跟着过来并在这里接受了义务教育,以及拥有高中学历,而不是为了寻求低分洼地在高考前投机移民过来的。”

  这种划分,也得到了不少随迁子女家长的认可。去年10月,由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5万多人签名的“高考民间方案”对于资格认定的表述为: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京、沪两地则将学籍要求延长为连续4年以上。同时,该方案特别针对“高考移民”的质疑,指出“只要严格执行学籍限制条件,即可防止高考移民”。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