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在豫保送生的名单已尘埃落定,今年,河南省共有34名学生成为幸运儿。清华的优秀学子,在学习方法、读书习惯、爱好特长等方面表现出怎样的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报与清华大学联合推出“顶你上清华”活动——独家专访清华在豫保送生,讲述他们精彩的清华之路!
化学江湖里的固执“一姐”
袁瑶
在郑州一中,袁瑶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她甚至被同学们冠以“一姐”的称号。如此称号是因为大家认为她难以超越,不过现实中的袁瑶是一个低调的人,不仅不善与人交流,甚至从不与陌生人说话。
去年12月份,在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上,袁瑶获得全国第三名,这是河南省历史最好成绩。不过,袁瑶对此似乎并不看重:“其实在我内心里,我一直都不怎么样。”
“固执”,是袁瑶的自我评价。这在课堂上尤为明显,不管哪个学科,她经常与老师就选项问题争执不下。和“固执”相对应的是执著,从初中到现在,袁瑶的左手腕一直戴着一块电子表,对于这个习惯,她只说了8个字,“利用时间,效率高点”。通过网络,袁瑶认识了一些同样喜欢化学的朋友,有时深夜零点还在QQ上向学长请教化学问题,袁瑶对化学有种天生的执著。
“我的高中生活充满了竞赛,如果生活中剔除了竞赛,就没有高中了。”的确,在袁瑶的高中生活里,竞赛是主题。也正是因为竞赛,她喜欢上了足球。袁瑶觉得,竞赛和足球有一个共通之处,“不确定性特别强,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结果,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
同学对她的印象是“一天到晚写作业”,但到了周末,袁瑶却有“月球背面”的另一种生活。拿起画笔,坐上5个小时,画出偶然看到的东西,几乎没有事情能干扰她。虽然学了六七年美术,但她仍然认为自己只是“涂鸦”。画画让袁瑶坐得住,并且专注于一件事情。
“是的。”袁瑶听完别人说的话后总会随口而出这两个字,“因为肯定他人总比否定他人要好”。她还是英格兰足球队队长杰拉德的铁杆粉丝,“他身为队长,包容、心胸开阔,他是我的榜样”。
虽然保送上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系,但她现在仍每天去学校,做题、看书、做实验,作为化学奥赛国家队4人中唯一的女生,她正在准备7月份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化学奥赛。“太遗憾了,我看不成今年的欧洲杯了。”袁瑶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