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商丘师范学院2012计划招生7334人(2)

2012-06-18 21:11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主持人:请问贵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什么,有哪些特色专业?

  赵主任:特色专业是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密切相连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必须注重培养富有学养、个性鲜明的高规格人才。因此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促成其具有原创精神,使其为人生和社会把才华施展到极限,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接受高等教育而获得的特殊人生价值,便成为我们各专业培养方案设定的价值目标。为落实"激发潜能,自主学习"的目标,学校坚定不移地以实行学分制为突破口,以"激发潜能,自主学习"为主线,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压缩总课时入手,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推进教学改革:

  (1)合理压缩学时,教与学"平分天下"

  传统的教学计划较大幅度的膨胀教学时数现象是影响高规格人才培养的弊端之一。因此,缩减膨胀的课堂教学计划,还师生"平分天下"这一与生俱来的大学教与学的方式,便成为学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减少课堂讲授时数,优化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比例,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实施重点突破,统与放有机结合

  学校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课和公共体育课为突破口,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实行统与放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为"课堂教学"、"自学"、"多种形式的讲座、参观、看电影电视、研讨和社会实践"三部分;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听、说、读、写并重。学校建设了英语学习局域网和电视卫星接收器,新建了8个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心。通过组织英语角、周末电影、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公共体育课变传统的小班授课制为俱乐部制教学新模式,设立9个单项体育俱乐部,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充分体现了非体育专业开设体育课强健体魄的原则和目的。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了"激发潜能、自主学习"的理念得以贯彻。

  (3)强化约束机制,实施分类培养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以"师资型、应用型、学术型"为主要培养方向,实行分类培养,学程分段,学业分流。探索高质量基础教育师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后备人才分类培养新模式。

  为了避免学生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后放任自流现象,我们制定、完善了学风建设的多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制定了一系列加强考试管理的办法,其中包括引进校外试卷、实行教考分离、要求学生全部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等,严肃考风考纪,坚持逢考必严,把考试作为教学改革成败的总开关,从而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贯彻因材施教,点与面分类指导

  围绕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尝试进行了一院一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学院在大一新生中选拔学有兴趣、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一个实验班,实验班主要培养少而精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并为一流大学输送后备科研人才。它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案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拥有更加灵活的改革自主权,与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接轨,实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全员导师制和动态的淘汰竞争管理机制,引入双语或全英文授课。实验班通过学生创新平台,让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通过到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大学或一流企业见习,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研讨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试办实验班贯彻了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的基本原则,这种改革模式为优秀学生成才提供了新的起点和平台,使广大普通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在这里,只要勤奋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走入一流大学深造、都有机会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使我校基础教育"母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基础教育师资和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众多优秀学子为商丘师院赢得了一份又一份光彩。历史学与社会学院学生徐新豪、数学信息科学学院学生吕西玲,获得"2007年度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徐新豪同学还荣获"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全省"数学建模"、"英语演讲"、"职业规划大赛"、"师范生教育技能"、"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各种竞技比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多项奖励,表现出我校学子良好的综合素质。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我校有24个队参赛,23个队获奖,其中一个队获国家二等奖,八个队获省一等奖,九个队获省二等奖。在河南省第六届高等学校师范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活动中,我校参赛学生15人,获省级一等奖9人、二等奖6人,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我校参赛6名学生,四人获得省级一、二等奖,一人获得全国前十名的好成绩;2012年又有一人获得全国一等奖。实验班教学崭露头角: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40名学生,18人考入国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历史学与社会学院学生参与编写的《历史智慧现场》、《北洋军阀史论》丛书已经出版。学校毕业生深入基层,扎实工作,业务素养和综合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