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立法,惩戒力度不够
各地不断出台的“严防严守”,受到公众的认可。但谢小庆认为这些还不够,只是“标”。“对于考试作弊,我们需要标本兼治。”
就在几天前,锦州某中学高三教师赵丽华以3.5万元的价格向学生家长推销隐形耳机及对讲机,以便在高考中作弊使用。消息一出,舆论愕然。
如此严阵以待的高考,是什么让作弊行为屡禁不止?
“孩子究竟是为什么而学?是应付考试?还是为了获得知识?是为了发展生存能力?还是为了形成独立的人格并成为有尊严的人?”谢小庆说,在高考指挥棒的误导下,一些重要的学习意义迷失了。重复枯燥的应试练习,让孩子们习惯于接受“正确答案”。对分数和功利的追求,使学生的人格发展几乎完全被忽视。谢小庆认为,这些才是我国成为作弊大国的“本”。
谢小庆同时指出,我国尚没有一部《考试法》,“一些具体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如何处罚,如有异议如何仲裁,尚缺少法律依据;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使一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下有机可乘;评价方式单一,考试承担了不能承受的重负;对作弊现象打击不力等等,法制不健全构成了作弊现象频出的直接原因。”
广告资讯: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