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遗憾,要自信,重沟通
与此相反,如果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考生很可能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不理智行为。此时,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并分清情况,及时、科学应对。
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理性看待成绩。高考的确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但不是决胜点。以平常心看待高考成绩,坦然接受结果,尽快从失落情绪中走出来,规划好下一步才是当务之急。无论是选择复读,还是上大学后努力赶超,都是现在可以思考的问题。
绝大部分父母都知道这时不该去责备孩子,但还要明白的是,面对外在和自身的多重压力,孩子很有可能无法应付。父母不应让孩子自己去化解负面情绪,而是要通过沟通的方式来恢复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作为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我给考生父母的具体建议是:
第一,父母先冷静,切忌口是心非。孩子没考好,父母肯定也很着急。您可以单独去宣泄,但不要在孩子面前“表演”镇定,因为孩子是可以观察出父母的焦虑情绪的。例如,有的父母嘴里不断劝说孩子“没关系”,但在家里反复询问情绪低落的孩子有没有这个那个需求、有没有什么事情等。这些都会诱发孩子的过度敏感,加重烦躁情绪和反感态度,进而破罐破摔,不断消沉甚至敌对。
第二,给孩子宣泄的权利。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情绪低落,就一味地劝说孩子别老闷在家里,去外面走走。其实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毕竟孩子自知没有考好,更多地想到“没脸见人”,如果非逼着他们出去,反而增大了负担。因此,父母可先让孩子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合理地宣泄出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去伤心、痛哭、后悔,更多地采取陪伴的策略,即使一句话不说,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与他一起面对的。
第三,着重鼓励和树立信心。父母在激励孩子时不要过多地讲大道理,孩子此时需要的不是听父母唠叨“你不应该消沉”、“你应该做什么”,因为他们此时的心理特征更多的是担心、害怕、惋惜,父母的言语引导很难进入孩子的内心。我建议父母不如带孩子一起打球、游泳、跑步,让他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有条件的也可以带他去旅游散心,从而多和孩子沟通,让他知道父母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万事都有解决的方法,鼓励他树立信心。
第四,负面情绪长时间存留要关注。父母经过上述步骤的疏导,若发现孩子持续两周以上仍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信心没有得到一点儿改善,或是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即使是亲戚朋友来看望也不出来,那就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孩子出现抑郁症等严重心理问题,必要时尽早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咨询。
首页 上一页 1 2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