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后续志愿不是可有可无
既然填报第一志愿十分关键,那么考生是否可以放弃后续的第二、第三志愿呢?
回答是否定的。名校或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但毕竟都未必能达到100%,而且所有本科院校都不拒绝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有些重点高校甚至预留出一定名额招收高分的第二志愿考生,当然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是有附加条件的,那就是分数级差。但无论如何,总有一部分考生是由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录取的。只要有一线希望,考生就要牢牢抓住,不能随便放弃。实际上,每年的招生录取中都存在这种情况:并不是所有高校的第一志愿档案都绰绰有余,有的高校如农业、林业、矿业、石油等院校以及某些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高校,往往由于考生对其缺乏认识和了解,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可能不多,相应地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就会起作用。还有另外一种情形: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数量较志愿学校录取计划数量多,但上线者并不多,这时录取学校就得考虑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了。如果考生上了线,很可能被志愿学校录取,虽然考生填报的是第二、第三志愿。当然,第二志愿具体能起多大作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所报学校,其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在多大程度上接近或超过录取数量;二是考生自己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与第三志愿是否存在从高到低的梯度或梯度是否合理。可见,后续志愿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第一志愿失手时的“补救”和保底。
六、第二志愿选择的依据
名校或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但并不是所有本科院校都拒绝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如北京市2001年的第二志愿录取率达到16%,2002年达到25%左右。有些普通本科院校每年都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因此认真对待第二志愿是明智的,往往第二志愿能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使他起“死”回“生”。选填第二志愿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与第一志愿拉开梯度;
2.要填报有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历史的院校;
3.最好填报本省的高校或分数级差小的高校;
4.专业应选择服从调剂。
在以上原则基础上,也要注意一些技巧。
对于那些分数高又无十足把握上第一志愿,但又不愿上二、三流一本学校的考生,第二志愿可以考虑填报一些特意为高分第二志愿的考生留出名额的重点院校甚至名牌高校。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对第二志愿高分的考生产生兴趣,他们在对待“高分二志愿”问题上都表现出积极态度。对于分数达到一本的考生,在选填第二志愿时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一本第一志愿“赌”一所较好的重点高校,但不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它,第二志愿填一所本省较为一般的重点高校,确保能上重点;第二种就是一本志愿全“赌”好的重点高校,但做好“输光”的心理准备,关键的二本第一志愿填一所较好的普通高校,像北方工大等。第一种选择适合看中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之分的考生,第二种选择适合看中学校真正实力的考生。每个考生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去选择。
对分数在一本和二本之间的考生,基本不用过多考虑一本的志愿,关键是填好二本志愿,那些高考发挥得不太理想,但有非常强的考研愿望的考生,可考虑相对一般的普通高校。
不管怎么说,第二志愿的录取率远低于第一志愿的录取率,第三志愿的录取率更小得多,因此,不如采取“冲第一,保第二”的方式,把第二志愿作为保底志愿对待更稳妥。
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往往有附加条件,常见的是要求服从专业调剂。如学校录取规则会规定在招生人数不足时,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第二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但考生应保证服从专业调剂。一方面考生要有心理准备,自己被二志愿学校录取的话,专业要求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二志愿学校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不填专业服从调剂,则只能退档,因此在填志愿时“服从专业调剂”不是可随意处置的,往往可决定其高考的成败。而且,高校对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办法除前面提到过的志愿分数级差、专业服从调剂之外,还有对学校志愿服从的态度也有区别。有一类学校明确表示,未填报该校志愿的考生不予录取,哪怕填了学校服从调剂也没有用。另有一类学校则表示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包括服从学校调剂的考生。还有一个问题是梯度多大才算合理。
高校招生录取时是分批进行的,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分四批录取,即提前录取、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及高职和专科院校的录取。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到本地招生高校的办学层次来划分,每一批学校都不止几个、十几个,除提前录取院校相对少一些外,其他批次录的院校少则几十,多则百多个,虽然是同一批录取的高校,但录取分数可能相差很大,譬如北大、清华与同批录取的高校相比,投档分和录取分可能相差几十分。所谓“梯度”,就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因多种因素,在录取分数上形成的高低差别。“梯度”是客观存在,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得认真对待。
到底什么样的梯度才是合适的呢?这里虽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数值来表述,但是提出一些把握原则。首先,对那些明确表示不招第二志愿考生或原则上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学校,可以视其分数级差为任意大,选择那样的学校为第二志愿,填了也是白填。其次,对拟选的第二志愿学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知名度、地域、招生专业及人数、近几年在本省(市、自治区)的录取分等,如果同一志愿相差无几,说明这两个学校间的“梯度”很小,属于同一层面的学校,他们彼此之间是不宜互为第一、第二志愿的。第三,对于高分考生而言,第二志愿学校也不能选择层次太低的学校。例如某考生第一志愿报北京大学,第二志愿选的是同批录取中录取分最低的,录取分相差七八十分的学校,虽然有梯度,但是太大了,极可能造成“高分低就”,那也不合适。第四,第二志愿学校不能与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分倒置。总之,在填报志愿时,第一、二、三志愿之间要避免“并列式”,也要避免波浪式,更不能从低到高地倒置,就经验而言,志愿梯度选在第二志愿学校的分数级差30分左右较合适,看自己的考分减去分数级差后能否给第二志愿学校投档,如果够的话,万一第一志愿落选,被第二志愿学校录取仍有较大的把握。
七、“服从调剂”有利有弊
在考生志愿信息卡上,每一批次的志愿栏后面都有“服从”栏。设置该栏,是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当然都希望按志愿录取,但是由于受信息材料、预测、决策方法等因素限制,有的考生会把志愿报得较高,有的考生则处理不好三个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以致第一和两个并列二志愿相继落空。“服从”栏则有利于防止不应出现的落选问题。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服从”二字绝对不可忽视,特别是对竞争能力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服从”二字,有时比第二、第三志愿录取机率还高。
“服从”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校服从”:当所填的各个志愿学校都未录取你时,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院校;二是“专业服从”:当你的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填的各个专业未录取时,你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考生如果确认“服从分配”,则一方面给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另一方面接受了必须按调配入学的义务。极可能调剂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填了服从就会按服从在缺额的招生计划中优先调配比较好的学校或专业。服从调配者一旦被录取,就必须到录取你的院校就读,否则,会影响国家招生计划的完成。因此,对于这一栏目,考生既要充分重视,又要慎重填涂,表态具体明确。
“服从”栏填写应注意三点:
1.填写“是否服从”栏时不可含糊不清,要明确表态,也不可空着不填,凡“空白”将按不服从分配对待。
2.填写要具体,写明服从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可以按自己意愿多写几个具体专业。这样填,有关专业的招生人员容易下决心。
3.有范围的表态,可填服从除哪类院校或除哪些专业之外的任何专业。
我们注意到,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近几年,在填报志愿中,越来越多的考生“不服从”调剂,致使招办无能为力,他们也因此不得不落榜。
八、考前填报志愿的方法
1.自我定位非常关键
自我定位是指根据自身条件与竞争力,进行综合估测,判断自己所在的大概位置。
由于高校招生原则之一是以文化考核为主,录取办法是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所以在估分填报志愿时,对高考成绩及你在全省(自治区、市)所处位置的估测始终处于关键和核心地位。这里有一个简易的自我评估方法,就是把临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成绩看作考生的基本实力,并以此判断自己在学校的排列名次,首先可了解本校近三年的录取率,考虑本届考生与往届水平有无明显变化,然后做出准确的判断。例如,考上一本的占10%;考上二本的为25%,考上专科的占30%。又假定某学生近三次模拟考中成绩在全校200名中占20名,则其排名百分比为15%,可见该生上一本的可能性不大,上二本的竞争力很强。
学生成绩排位表
时 间 项 目
排 位 高二期末 一模 二模 三模
班级中排名
在全校排名
在省、市位置(上、中、下)
适合报考高校层次(录取批次)
说 明 各批次录取的高校名单由省市招生办公布,将各次考试成绩与上一年录取分数线对照,可以定出合适的区位。
2.“综合估测法”填报志愿
有的考生,只根据自己的平时成绩和在本校的大致排名,在填报志愿时或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这与填报志愿的基本方法——“综合估测”法是不相符合的。因为高校招生是以省级单位来划定的,所以你需要考虑你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全体考生中的大体位置;你还要全面分析各高校在本省的招生总数、历届招生状况、个人的志向和特长、基础学科和相关科目成绩、身体素质、录取几率等。在选择学校和专业志愿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扬长避短,实事求是地选定自己的争取点、立足点和确保点。部分同学只着眼于平时考试成绩的原始分,并由此估测高考成绩的原始分,还简单地把它和上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相对照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