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发现,“985”院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学习行为不及另两类高校。如在“课堂主动表达”和“口头报告”上,“985”院校都要显著低于“211”和地方本科院校(“211”院校则显著高于地方本科院校)。在“课堂生生互动”上,“985”院校显著低于地方本科院校。这种差异令人惊讶。
此外,“985”院校学生在学习时间投入、课下的生生互动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生师互动上表现一般;“211”院校学生在课外生师互动上表现较好;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帮助他人学业及课前完成作业方面表现较好,但在学习时间投入上相对较少。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认为:真正影响教育品质的事发生在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中。如果教授们不愿意走近学生,即使这所大学拥有众多的名教授,学生们也很难从中受益。
国外一些研究揭示,随着大学不断扩张的研究生教育、不断加强的研究功能,有可能出现一些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把学术工作的重点从教学转向研究,从本科教育转向研究生教育,甚至出现弱化本科教育的现象。一些教授,尤其是部分知名教授不愿意或不安心给本科生授课。而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教授们因为难以争取到各种科研项目,反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科的教学上。
在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上的差异也能体现出这三类本科院校的差别。“985”院校学生在以学业为导向的拓展性行为上(如“社会实践”、“课题参与”和“竞赛参与”)表现更为积极;“211”院校学生在社会导向的拓展性行为上(如“参加集体活动”、“志愿服务”、“社团参与”)更为积极;地方本科院校在就业导向的拓展性行为上(如“证书报考”、“选/辅修”)更为积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调查还指出,三类院校学生在专业兴趣、学习动力、学习快乐感和学习意义感上,年级变化走势基本相同,差异也不太大。存在明显差异的是学业成就期望,“985”院校学生在学业成就期望上的得分远高于“211”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985”院校中,学生有出国攻读硕士/博士意愿的比例更高,为21.9%,而在“211”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中分别是14.6%和13.9%;“985”院校学生准备在国内读硕士/博士的比例也更高,为49.9%。
广告资讯: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